仁济学院官网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学习园地 > 正文
【高峰论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温州实践发表时间:2023年11月25日 22:51 流览量:次 作者:李娜 分享到: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本质要求之一。

1CF9B

深刻理解和切实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现代化?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罗荣渠认为:“ 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

现代生产力是指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更高技术水平、高质量 高效率、可持续为特征,现代生产力为什么会引起大变革?现代化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的种类和结构,与之对应的传统生产力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的,他以机械化、电气化、化石能源、黑色化、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资源消耗 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 。回望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历程,无一不是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的工业污染,而后在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之后才得到治理。

20世纪初,英国伦敦就以“雾都”闻名于世,伦敦人常以为家居和工业燃料,从而产生大量烟雾,再加上伦敦的气候也就成就了文明榆树的雾都,伦敦烟雾事件造成了4000人的死亡,后来政府推行《空气清净法案》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伦敦的自然环境也逐渐得到治理;19401950年代,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19501960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痛痛病等“四大公害”事件,震惊全球。经历了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发达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获得了新生。

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迷思,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必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温州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聚焦之地,其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现代化的践行。温州位于我国浙江省最南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背靠雪山山脉,面临东海,这个地理条件使得温州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它也有着,“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的美称。

温州也是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聚焦之地。40年来,温州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创业”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个私经济、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温州模式”,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后,温州聚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曾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案件和全省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是浙江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

制革业是平阳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仅水头镇就有大小制革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近40亿元。然而,产业繁荣背后是沉重的环境代价,制革业也属于重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行业仍然存在“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对此水头镇紧盯问题开展攻坚克难行动,全面彻底推进平阳县水头镇制革园区的问题整改。

一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攻坚战在平阳县水头镇全面打响,力争让“碧水鱼跃出”美景重现“中国皮都”,实现制革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鼓是生产皮革必备的设备,也是污染的源头,会在皮坯鞣制过程中产生废水。产业发展最高峰时,3300多个制革转鼓日夜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排出污水直接波及鳌江水系,给鳌江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导致鳌江水系成为劣五类,在全省八大水系水体环境中排名倒数第一。此外,制革基地内企业“低、散、乱”严重,“三合一”现象突出,油毛毡与竹篱笆厂房成片,道路狭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安全隐患严重。

痛定思痛,平阳狠下决心、铁腕治污,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减鼓大战”:制革基地内的所有制革企业一律停产,同步进行新企业再组建和转鼓削减,整治力度不断加强,1290家制革企业兼并重组为8家企业,转鼓由3308只削减到223只;投资建设一大批污染治理设施,并启动废水分流分治、氨氮改造、污泥焚烧、溪流整治、污水排放全天候在线监控等五大治污举措,同时,制革整治指挥部组织200多名监管人员对制革企业实行不定时动态巡查,实现制革基地每天的废水处理量由7万余吨下降至8200吨。对于治水而言,截污纳管是关键。水头镇完善园区雨污分流,新建3.5公里市政生活污水主管网、3公里雨水管道,并在企业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加装流量计,所有数据一屏掌控。

在完善园区截污纳管、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当地政府通过机器人帮企业排查所有工业污水管道,为企业加装初期雨水收集智能监控系统以智能控制雨水排放。多管齐下,累计一年为园区企业节约污水处理费用500万元。

为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改头换面,水头镇攻坚污水治理、管网整治、厂企整改,重建6条园区道路,狠抓园内垃圾日产日清,对园区外立面进行美化,对集中装卸皮革场地实行硬化,实现制革园区有序管理,确保环卫和河道保洁。与此同时,每月定期检测金凤溪、鸣溪河水质,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确保水体稳定达标、河道水清岸洁。

除了“看得见”的环境整治,还有“看不见”的长效机制。水头镇出台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交警、环卫、治水等部门联勤联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引进第三方环保管家,形成“政府主导、第三方协同、市场化运作、共同治理”模式。“这些年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可以放心带外地客户来验厂了。”温州宝瑞皮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以前不管晴雨,园区满地泥污,常常走一圈就报废一双鞋。如今,干净的园区硬化路面上,见不到一滴污水,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了。

那么温州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上又做出哪些努力 探索了哪些新方式?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青山绿水随行、蓝天白云相伴的场景已是常态。2019年,温州纳入考核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到历史最好,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水质首次实现全优。市区PM2.5浓度提前两年达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标准,今年1-6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综合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名。

七山一水二分田,绿色,是温州乡土天然的底色,也是温州发展的底气和动力。当前,温州正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其中就提到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于“两山”理念,杨建南感受深切,也在身体力行,全力护江。他自幼生长在美丽的楠溪江畔,目睹了由于经济发展给青山绿水带来的污染,不禁忧心忡忡。1995年,他弃商从教创办了学校后,心中也有了计划,他要利用学校这块阵地,让学生积极开展各类环保活动,并借此带动和影响广大公众参与环保。13年来,杨建南带领协会从68名志愿者壮大到现在近4000人,一年百场环保宣讲,一周两次巡江成为常态,民间力量作为重要支撑,配合政府一道守护一江清水。

同时,他把视野投向全国,他苦苦思索着当前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有解决居民恶劣居住环境、构建节约型机关应从小事抓起、提高全民珍惜土地资源意识以及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宝贵建议。

杨建南做保护自然的初心和决心,打开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温州新探索,铺就了美丽的山水画卷。如今,温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展现出勃勃生机,百姓也从中真正收获了生态红利。城市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近年来,文成立足特色水资源优势,让生态“好水”变成共富“活水”。以水为媒,借水行舟,温州文成保护水生态,成为温州人的“大水缸”,让“大水缸”绿水长流。在这里,水源保护区不能任意开发,许多水上项目因此搁浅,工业发展受限。从打造“生态旅游县”到“将生态旅游作为一号产业”,文成县历届党委政府持续接力,绘就了一幅生态富县、旅游强县的发展蓝图。

对此有些人不理解,“生态”定位像个紧箍咒,束缚了发展手脚。但主政者清醒地认识到,围绕绿水青山做文章,不是单一的、不可持续的、低效益的经济收获,而是精细化的、可持续的、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必须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绿色发展新路。

保护水生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成以水破题实现“五水共富”,接下来将继续保护“大水缸”,持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文成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312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泰顺视察下山搬迁工程时,就对泰顺的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当地围绕“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把下山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还探索出一项特色的扶贫模式——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 下山的百姓富起来,而腾出的青山也同样有了新发展。泰顺鼓励搬迁农户以闲置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作价入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项目,按股分享经营收益,利用山上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这片山水的生态价值,正迎来新的契机。

为激活温州的“绿色”发展活力,近年来,温州启动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两带”起舞,绘就“两山”转化新图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着我们的两带建设,让我们坚定路子,把温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两带已成为温州两山转化的主平台,成效正逐步显现。

温州的“两山”转化还在继续行进的路上。下一步,温州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用好生态资源禀赋,守住生态保护底线,使“绿色”真正成为美丽温州的核心竞争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缩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正确。中国共产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断。这是一项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事业。展望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将以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全新选择与全新范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部分发达国家意图继续坐享“红利”,仅仅依靠技术的手段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出较保守的治理策略;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现实困境。对此,中国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这是对西方式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超越,为那些既希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又不希望走西方传统“破坏—治理”老路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系统总结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乃至世界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